欢迎访问定远文明网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培育

科学教子结硕果 平凡点滴传家风——记滁州市文明家庭蒋邦喜家庭

发布时间:2024-01-1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蒋邦喜家庭是定远县兴隆乡普通农民家庭,妻子刘文珍在40岁的时候因病离世,留下他和四个十几岁大的孩子时,最小的女儿还没有小饭桌高。一个任劳任怨、一辈子都在和地里田头打交道的农村汉子,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但蒋邦喜对知识和学习的追求却出人意料地执着。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三个儿子均大学毕业,自食其力,如今三人在上海和南宁创业二十余年,分别有了各自的公司和家庭。女儿孝顺乖巧,留在身边照顾其晚年生活。

九十年代的“农民文化人”      

       蒋邦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知识“最渊博”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写善言,哪家有大事了都要请他去做参谋,写对子,他也是村里和乡镇的通联员。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他尤其重视,四个孩子从小尊师重教,除了学习好,有孝心有爱心,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系都很好,也经常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教育子女既严又爱,倡导家和睦,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他勤劳持家,通过承包林园拉扯大孩子,还成了村里收入不错的人家,但对孩子他不娇惯,不溺爱。他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常加以督促和辅导。他常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九十年代的农村阅读报刊新闻资料是一件奢侈品,但却成为是他们一家农作、学习之余的主要爱好。

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蒋邦喜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作为父亲,首先他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农村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但是他能因材施教,让孩子发挥长处和做好基础储备的积累。比如,四个孩子的书法都非常优秀,这是他当时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书法爱好特点,在家制作了一枚“黑板”,孩子们每天干的最多的事比赛是写板书。现在每当回到老家,看到这块泛白的黑板,四个孩子都很有感触。而他平常教育孩子最多的是:要走出这片农田,要去追求自己向往的城市和风景,只能靠学习。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没有之一。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前后考上了大学,分别选择了医学、经济学、营销学等专业。家庭作为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道德行为、学习习惯必然是孩子成长的看齐对象。

终身教育,其品自高

       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喜欢读书的人,谈吐清新,举止稳重,思想深刻,自信但又不自负。这是他们一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平凡的收获。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开发个人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社会。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永恒的话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今这个家庭经常通过朋友圈、家庭群相互鼓励、讨论时事、分享教育、传播正能量,一个人学习可能是件枯燥的事情,而一家人都在学习的家庭就很幸福。至于四个孩子的下一代,更是享受到了比父辈更丰富更多元更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视野,相信学习型家庭的耳闻目染,能让孙辈们走得更远更自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