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强国复兴有我!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即日起,定远县文明办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线上展示交流活动,激励、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本期,我们展示的是滁州市“月评十佳”最美志愿者——定远县李学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记最美志愿者李学兵事迹材料
李学兵,男,196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定远县池河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敬老助残、导游解说、热心助人、非遗传承、文明创建、著书立说等公益活动。长期坚持学习雷锋精神,在他的积极组织下,池河镇文化站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为池河镇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凝聚爱心: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2010年1月,李学兵凝聚了一大批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大胆创新组织成立了池河镇文化志愿者协会,下设五个分会,分别是文娱分会、文体分会、书画分会、诗词和文章分会、旅游和古迹分会。文化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各分会分别制定了各自章程,在镇文化站指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文化志愿服务协会成立一年后,他又相继成立了“定远池河双龙歌舞艺术团”、“定远县池河镇双龙表演志愿服务队”。培养适应新文化潮流的文艺志愿骨干,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活动。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影响力的文化志愿活动队伍,从而发展当地的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同时不断加强创新探索,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从而向全社会辐射和展示,促进全方位群众文化志愿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
疫情防控: 当好宣传员 传递正能量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猝不及防,紧张而又危险的防控工作随即展开。作为池河镇群众文化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的李学兵主动承担起疫情政策和防控知识宣传;为了让防控知识更好更快地传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作了《池河镇众志成城抗疫情》、《池河防控守牢定远大东门》、《池河镇抗疫情三字经》、《致敬!战斗中池河镇防控一线的基层干部,你们辛苦了!!》、《疫情防控作表率 阻击疫情勇担当》等舞台剧本,分别以坠子、黄梅戏、快板、诗朗诵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防疫知识,既有效果又接地气;制作音频,积极利用美篇公众号制作网页,在镇村各级微信群、朋友圈,村村响喇叭发布和播放,快速传递疫情防控知识及党委政府防控号令,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传递正能量。疫情防控期间,卡口值守,走街串户排查、喇叭维修、广播值守、文化商店、网吧、KTV、金湾体育生态公园防控等都可以找到他和他的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忙碌的身影。
非遗传承: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0年12月,李学兵将本地消失40多年的舞龙队重新组建起来,并大胆创新组建定远县池河镇双龙表演志愿服务队。在他的引领带动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志愿队伍不断壮大,现已是“定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二龙戏蛛”示范传习基地。
池河镇双龙表演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参加滁州市及周边市县民间花灯比赛及展演和非遗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校园、进景区、进研学基地等义演活动200余场。池河镇双龙表演志愿服务队获“第二届安徽省舞龙舞狮大赛”一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勇立潮头: 彰显党员模范作用
乡村文化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党中央号召: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文化强国建设。李学兵就是把这样的目标落到实处,强化文化强村、文化强镇建设。多年来,李学兵一直带领基层文化能人,带领池河镇文化志愿者走上时代舞台,去展示当代最美志愿者的风采,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了文化发展繁荣、彰显党员模范作用。
著书立说: 全力挖掘传承地方文化
五十多年池河水的浸润滋养,使李学兵对家乡不仅有着本能质朴的热爱,更有着某种使命的召唤,为池河镇挖掘,梳理出她一路走来的样子,尽可能地为后人留下家乡的影像图志。心底里发下的宏愿,成为了他脚板上的动力。为此,他穷心竭力,埋首浩瀚典籍,爬梳搜寻;聆听村夫野老之口,访古求证;履踏废墟故垒,研读据考。经过多年努力,在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文化志愿者无私奉献中,编写了一本35万字丰厚的著述结晶成集《千年古镇 池河镇》一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较为全面地介绍池河镇历史文化的专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