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强国复兴有我!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即日起,定远县文明办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线上展示交流活动,激励、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本期,我们展示的是安徽省“月评十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定远县“拾珠”志愿服务项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访老兵重拾战火足迹 铭历史再现革命遗珠——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拾珠”事迹材料
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的“拾珠”志愿服务项目,致力抢救散存民间的抗日、“两参”题材档案。通过录音、录像、笔录等方式采集县域现存农村籍老兵口述资料、照片、军物品等史料。整理并建立“口述战争老兵档案库”,拍摄播放现存老兵生活影像纪实,定期在校园社区举办红色展陈宣讲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关爱现存老兵。
“定期补助发放名单上的老红军、老战士一年比一年少,经历过红色革命的人一个个离开了我们,他们的事迹大多还鲜为人知”自2019年1月底组建以来,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就着手建立“活档案”,前期筹备期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征集老兵事迹及其相关军物品,共联系4000余名退役军人,比对全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系统2万余人,结合老兵身体健康、情绪意愿等情况,最终确定了采访人员名单。同年3月,“拾珠”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融媒体中心,走访全县现存68名农村籍复员军人(历经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人)、8位“两参”(参战参试)老兵。通过录音、录像、笔录等方式采集老兵口述资料、书信、照片、军物品等史料。整理并建立“口述战争老兵档案库”,拍摄现存老兵生活影像纪实。“口述战争老兵档案库”对外开放,来访者可以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1楼办事大厅里的视频点映机上自行浏览。目前,“口述战争老兵档案库”已经记录了14位老兵的战争经历,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7岁。
宣扬红文化
“叶树朋,96岁,先后历经抗日、解放战争,排长”
“朱朝坤,90岁,抗美援朝老兵,排长,一等功臣”
物品出现在定远县退役军人荣誉墙“国危赴战场”版块。该版块已引来6批中小学生驻足瞻仰,它讲述了先辈们的家国情怀、血性汗水、荣誉勋章。如果说荣誉墙是精神文明播种机,那《重拾遗珠 彪炳历史》纪录片就是最鲜红的国防大讲堂,纪录片里的12位耄耋老兵用最平淡的言语讲述着最惨烈的烽火岁月,深刻直观地教诲我们“落后要挨打”“吾辈当自强”。目前《重拾遗珠 彪炳历史》纪录片从在全县22个乡镇(村)文化广场、12所中小学播放以来,一直好评不断。“我爷爷太牛了!很感谢你们记录并传播了他的事迹!”退役军人王松看到纪录片后致电退役军人事务局表示感谢。王松的爷爷名叫王家国,1960年9月1日入伍,入编5团汽车连。1965年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因顺利完成向前线输送弹药任务,荣立三等功。
“为了宣扬老一辈红色故事,我们举办了2场“红色讲堂”,组织孩子们倾听老人们讲述他们的战争往事,同时我们也在尝试新媒体。年初我们在抖音上传了一条《独臂连长义捐万元抗疫》的短视频,反响很好,很多年轻人在下面留言点赞,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要积极尝试、涉足抖音快手短视频这类受众广泛、年轻的传播媒介,这对我们传播赓续红色基因大有裨益!”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拾珠”志愿服务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关爱老英雄
“我们开展“拾珠”志愿服务项目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大家认可尊重老兵,从而关注关爱老兵。”结合“拾珠”行动影像资料,为其中34名失能、独居老兵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家政、健康、心理慰藉等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为39名老兵提供医疗救助13.288万元,为12名老兵维修了住房。年初疫情防控最吃紧时为20名外出不便的老兵送去价值1万余元的药品。在端午、重阳组织“粽子行”“菊花行”等活动看望慰问老兵,和报国老兵们共度佳节。
“拾珠”行动开展过程中还有一个必备的环节——为每一位受访老兵拍摄冲洗照片(个人照、全家福、遗照)。这些照片后期会连同纪录片、记录稿一起赠送给老兵做纪念。
记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红色文物,就能记住一段历史,为每一位冲锋枪林弹雨的老兵铭记、为研究定远县红色文化作出贡献,更能教育后辈人。“拾珠”志愿服务项目,希望从现场农村籍战争老兵的角度出发,记录和传承定远人民为新中国所做出的的奋斗和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